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搭建了深入基层、服务社会的平台,让青年在实践中洞察社会需求,在付出中积累成长力量。伟德bv国际体育学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在2025年暑假期间,投身社会基层,在不同领域的实践岗位上,学子们用专业所长回应社会所需,书写着属于青春的担当故事。
24大数据管理01班的田妤琳在焦作市沁阳市的高济蓝十字大药房开展基层服务,她聚焦公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,协助医师为群众解答医药问题、传播健康知识。她结合老年人慢性病管理、急救知识普及等社会需求确定宣讲主题,从卫健委、疾控中心等官方渠道收集权威资料,并在医药师指导下设计宣讲内容;通过分发健康手册、宣传单页方便群众后续查阅。同时,她还负责拍摄活动影像、收集受众意见以优化服务。在实践中,她既耐心解答群众关于日常用药、慢性病护理的疑问,也用生动案例化解健康知识的理解门槛。在实践过程中,田妤琳同学认识到,药房作为贴近社区的医疗场所,能凭借专业身份增强健康知识的可信度,而常态化的科普活动比单次宣讲更能推动健康观念的养成。未来她将继续关注公众健康需求,用更精准的方式传播实用知识,助力提升全民健康素养。



24大数据管理01班的罗淑岭积极响应学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,在沁阳市曹谨纪念馆担任志愿者,协助开展小学生研学活动,践行文化传承使命。她身兼多职:作为影像记录者,在小讲解员讲述曹谨生平时定格珍贵瞬间,留存研学活动的生动记忆;作为课程讲师,以馆内清代官式建筑为实景案例,通过PPT拆解庑殿顶、歇山顶等形制,用“屋顶上的神兽排排队”等童趣语言讲解鸱吻、脊兽的功能,并设计“斗拱积木拼搭”环节,带领孩子们动手制作纪念馆屋顶模型,让古建智慧变得可触可感;此外,她还在台湾同胞参访时提供服务,用相机记录两岸文化交流的温暖时刻。罗淑岭同学表示,这次实践让她系统掌握了中国古建知识,更锻炼了跨媒介表达能力,未来会继续以青年智慧赋能传统文化传播,让更多人感受历史遗产的魅力,助力文化薪火相传。



从健康知识的“科普员”到传统文化的“传播者”,田妤琳同学与罗淑岭同学在不同领域的实践中,都将个人行动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连。她们在服务中深化了对专业价值的理解,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,为未来更好地投身社会、贡献力量积累了扎实经验。